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各个少数民族又有着它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关于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位玩友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对歌
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对歌内容根据当地流行的词曲,视环境和对象临时编出内容,歌声抑扬顿挫,对答妙趣横生。
哭婚
哭婚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抢亲
在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
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族长主持,将牛拴在广场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心脏,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庆佳节。
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
如男子用两片嫩叶加上蜂蜜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男方。
住地相距较远的亲人如收到一条二指宽的剥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串姑娘
佤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一般十五六岁就开始谈情说爱,形式是“串姑娘”。吃 了晚饭,姑娘们就三五相邀于一家,等候小伙子们到来。小伙们也三两成群到姑娘家串马。
串姑娘时,男女青年结下情谊,再经过多次交往,加深了解之后,如果小伙子爱上了某个姑 娘,便托人或亲自给姑娘送去求婚礼物。如果姑娘收下礼物,就算答应了男方求婚。
最奇特的书信
景颇族居住在高山峻岭中,交通很不方便。人口分散,若有事相告,只能用植物来表达。托人捎条树根,表示想念对方。捎去芝麻,表示想念更深切。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辣椒,用线捆扎严实,请人捎给女方,则是男方的“情书”。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
居住在西双版纳的瑶族妇女视无眉毛为美。从十四五岁起开始拔眉。拔眉毛时先在眉间抹点灰消毒, 然后用两根线在眉间搓捻,使眉毛裹在线中拔出。
最喜欢半夜搬家的民族
居住在祥云县的苗族有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半夜搬家。据说苗族这一行为起初是为了躲避财主催租逼债,如今已成为一项富有情趣的传统习俗。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在基诺山寨,男女都戴耳环,而且耳环眼比较大,初见时令人吃惊。原来,耳环眼孔的大小,是基诺人勤劳与否的象征。
耳环眼越大,意味着他越勤劳、勇敢;反之,就是懒惰、怯懦。青年男女恋爱时,喜欢赠送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以示爱慕之情。可见耳环眼在基诺人的生活中意义重大。
少数民族的禁忌
藏族
磕头是藏民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拜佛像、佛塔和见大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
馈赠是藏族人民十分重视的事,凡有喜庆必然送礼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否则即为失礼。
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苗族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白族
性格外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白族好客,对客人一般都热情款待,对尊敬的客人则以”三道茶”相待。老人在家里和村里都受到尊敬,在乡规民约中列有尊老的条款,在称呼上都加”阿”字表示尊敬,阿阿爹、阿姆、阿爸、阿老等。
在家里饮茶的习俗,吃饭都要先敬老人。在村中举行庆祝、节日、祭祀等活动中都要请老人坐上八位,村中的纠纷,多听从老人调解。对年幼的加”阿”字,表示亲切,如阿弟、阿妹等。
白族旧的禁忌比较多,有的带有封建礼教和迷信色彩。诸如正月初一,不能到别人家串门,特别忌讳妇女登门。平常探亲访友,一般都在下午或晚上,进门功忌蹬坐门槛。待客时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礼俗,雀拉屎在头上不吉利,神的诞辰日或祭祀期间为”性忌日”,禁止性生活。
傣族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华坪傣族忌犯龙树,傣族每个村寨都有龙树,凡有灾难,人们就献祭龙树,求龙神消灾免难,让村寨泰吉祥。傣族还忌对老不尊,他们认为年寿高龄者是最有福份,去世后灵魂将成为神,转达而保护人们,所以凡过节,村寨里的人都要向老人拜年,以从其口中讨个吉祥,祝新年一切顺利。
彝族
忌用脚蹬锅庄石,忌从火塘上方跨过;忌用手抛玩粮食;忌孕妇来往于他人婚礼;忌白天点着火把走动;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赞词;忌随便与毕摩(男性祭师,被视为是神的代言人和执行神判的主持人)嘻笑打闹;进彝家应坐客座,不能坐错(如彝家房门向左开,火塘右上方便是客座,相反就是另一边);禁食马、骡、狗、猫、猴肉。
回族
以面、米为主外,在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广大回民对这要求,执行时极严格而自觉,并禁用猪皮制的皮鞋、皮衣、皮带。禁用猪鬃制的毛刷、牙刷、禁用猪油制的肥皂、香脂等。
回族禁食的食物,在兽类方面还有狗、狼、虎、驴、猫等;在禽类方面有鹰,鹞等。回族还禁食自死亡动物、动物血及禁止饮酒、赌博、拜像、求签等。
在“主麻”和宗教节日作礼拜时一般要洗浴,饭前便后也要洗手“小净”等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