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条印着“梦想西瓜摊”的红底白字横幅,在浙江永康夜晚最热闹的西津桥头,你很难第一眼注意到这个摊位。
毕竟,在网红直播正酣、乐器声震天的街道上,它实在过于安静了。
但你又很难不将目光为它多停留几秒:桌前,整整齐齐码着十几箱西瓜;桌后,一直忙碌称瓜切瓜的,是几位身着统一蓝色T恤、胸口印着“追梦者”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西瓜摊的摊主,除了两位是90后“尾巴”,其他4位都是00后。
对于他们当中的李恩慧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出摊了。去年夏天,考取浙江警察学院的李恩慧决定摆摊卖西瓜挣学费,被媒体广泛传播后,许多永康人都知道,这个18岁的“西瓜男孩”在一个夏天卖出了3.5万多公斤西瓜,终圆大学梦。
一年过去,李恩慧重新支起西瓜摊。但这次,主角却不是他,而是5位刚刚参加完高考、和他有着相似境遇的准大学生。在这个暑假,他们想要在不接受任何捐助的情况下赚学费。
在李恩慧看来,摆摊之外,有远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懂得感恩,回馈善意,即使家境贫寒,哪怕身处逆境,也不要忘记自强自立的人生底色。
“梦想西瓜摊”几名成员在摊位前合照,戴帽子的是李恩慧。
卖瓜
一只刚剖开的西瓜出现在镜头里,红瓤黑籽,镜头逐渐拉远,是摆满一地的一箱箱西瓜,滚圆鲜亮,画面最终定格在一个忙碌的西瓜摊。
这是李恩慧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小视频。7月18日晚,眼看着出摊快20分钟还无人问津,李恩慧有些急,举起手机对准西瓜摊,反复拍了几遍,最后附上一段文字,在朋友圈里吆喝,“西津桥头,梦想西瓜摊!”
他的微信里,有近5000位好友,都是去年卖瓜时加上的。
今年,从7月6日第一次试摆摊至今,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李恩慧觉得,团队慢慢步入正轨。
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允许下,每天早上9点,他们准时在永康解放桥的路口摆摊,晚上为不影响交通,转移到河对岸的西津桥头,通常得忙到晚上11点。
他们把价格定在每斤1.8元。有趣的是,白天在桥这边,这个价格经常有人嫌贵;晚上转移到了桥那头,过往的人却感叹瓜卖得便宜。
“为什么只隔了一座桥,顾客对价格的反应如此不同?”团队里负责记账的胡雨格感叹。
这群年轻人很快看出端倪:白天,批发型客户多,经常有客人特意开车过来买瓜,少则一个,多则几箱;晚上则以零售为主,路过摊位的,多是散步逛街的路人。于是他们根据时段改变卖瓜策略,白天多备些整箱,晚上则把西瓜切成半个或是切块装盒卖。
和别家瓜摊不同的是,“梦想西瓜摊”的每只瓜上都贴着二维码。
二维码链接的是比摊位更早启动的“梦想西瓜摊”公众号。他们打算在公众号上记录整个暑假的卖瓜故事。摊位前挂着的“梦想西瓜摊”海报上,除了公众号,还有运营号二维码。只要有人在摊位上买了瓜,团队里负责送货的应雄峰经常会主动上前,“要不要扫一下我们的二维码,可以随时下单订瓜!”
团队凑了3辆电瓶车,只要在永康市内下单,他们都会骑着电瓶车把瓜送货上门。最忙时,一天得送20多趟,最少时也有5、6趟。刚开张那几天,雨连绵不断,西瓜摊生意冷清,一下午都不见一位顾客。好在线上的订单一直没停过。应雄峰记得,最开始那几天冒雨去送瓜,豆大的雨不停拍打着脸,眼镜片上全是水,即使披了雨衣,还是被淋透。
用队员们的话来说,卖瓜,是靠天吃饭的。天气越热,瓜卖得越好。这几日,永康的气温直飙36摄氏度,汗渍在每个人的T恤衫上染了一层又一层。
而这一群人,在此之前,谁也没想过有一天会来卖西瓜。
最初几天,面对顾客,胡雨格甚至不知该如何开口。女孩扎着马尾辫,架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她不知道的是,第一天摆摊,母亲就隔着一条马路躲在路口远望,看到她冒着雨还在卖瓜,偷偷抹泪。
童毅恒是个喜欢看书的男孩,手里的《追忆似水年华》已经翻了大半。他每天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追问“今天热不热”,还有难以遮掩的心疼,“要不,今天就不出摊了?”
李鸿旭的父亲,也在孩子第一次骑电瓶车送瓜的路上,默默跟了一路。随后他就给团队里的每个孩子,都买了一份5元钱的保险。他觉得惭愧,“作为家长,本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支持孩子……”
李鸿旭的母亲前几年查出癌症,正在医院经历第3次化疗。为了治病,家里已经花了十几万元。卖瓜前,李鸿旭在快递点做分拣工,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上班,从没喊过累。
每天早上9点,他们准时出摊。
作秀?
白天西瓜摊摆摊之处,恰在风口。前几日,大风一连吹翻了两次棚。李恩慧只好拿绳子把两个棚绑在一起,又找来石头压着架子底端,心惊胆战。
而在李恩慧心里,他真正担心的,是另一种“风口”。
他担忧,这些队员会不会和去年的他一样,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毕竟,他实在难以想到,去年卖西瓜之初给他引来争议的,竟是高考后染的一头黄发。
染发的初衷很简单,“想在去警校前,尝试下染发,毕竟以后想染也没机会了”。但不少网友揪着发色做文章,“作秀”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质疑,“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考上警校?只是打着攒学费的噱头骗钱?”
李恩慧不服气,为什么隔着屏幕就能轻易给人下标签?但他还是默默去理发店染回黑色。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告诉那些人,我没有骗人!”
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父亲其实是养父。他刚出生,亲生母亲就丢下他离开,是养父靠着做泥瓦匠和种田的微薄收入,一点点把他拉扯大。
上警校是李恩慧坚定的目标。刚上初中时,他身高只有1.4米多,全班跑长跑,只有他和另外一个人晕倒吐了一地。于是,周末在家附近山上,他来来回回推着一人高的卡车轮胎练体力。最后,他以技能成绩全省第3、总分全省50的成绩,被浙江警察学院录取。
李恩慧没法忘记拿到录取通知的那天。父亲骑着电瓶车,从40多公里外的家里赶来,给他送录取通知书。站在路边,李恩慧忍不住大哭,父亲也流了泪。
然而,14000元的学费就像一堵墙,横亘在李恩慧与大学校园之间。
从高中起,李恩慧再没花过家里的钱。每个周末,他都在永康市里打工赚生活费:去餐馆帮工,也送过外卖,每月差不多挣两三千元。而打工攒下的钱,他已给家里添了热水器、洗衣机和冰箱——因为看到父亲冬天在家洗澡,刚洗一会儿水就冰了;常年吃剩饭剩菜,坏了也不舍得扔。
他想过继续打工,但如果像高中时一样在餐厅帮厨送外卖,两个月很难凑齐学费。
最后,他接受了卖西瓜的建议。毕竟,炎炎夏日,总有人要吃瓜,摆个摊就成。
他去批发西瓜的那家店老板看他不易,发了一个帖,“男孩卖瓜为圆大学梦”,引起朋友圈争相转发,当地记者采访后,又引发了浙江媒体甚至央视的关注。
那段时间,李恩慧的手机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有好心人给他转账;有人说要资助他大学期间的所有学费。
李恩慧算过,如果接受捐助,不到两周,金额就能近2万元。但他一一婉拒。“如果可以自食其力,为何还要毫不费力地接受捐助?”
自食其力的目标眼看触手可及,一场车祸将他送回原点——
那天他没吃早饭,骑车送瓜,突然眼前一黑,连车带人重重摔在地上。从朋友那儿借来的电瓶车被撞烂。他被诊断为胸腔轻微损伤,鼻梁轻微骨折。因为担心花钱,他伤口没缝,只开了药就出院。补偿朋友损失加医药费,他花了近5000多元,直到现在,锁骨处的疤痕依然显眼。
只休息了一周,李恩慧重新出摊,他在朋友圈里写道:“一切从零开始,加油!倒计时45天!”
他更加忙得没空吃饭,两个馒头能抵一整天。每天清晨5点,他去市场批瓜,然后送瓜,晚上守摊。
一次送瓜路上,电瓶车爆了胎,行至郊外,无处修车,只能在烈日下一点点把车推回;为提高效率,他会一趟送9箱西瓜,几箱垒在两腿中间,几箱用胶布绑在电瓶车后座上。有一次,他不小心把瓜摔裂,因此晚到,对方责怪他送瓜太慢,甚至把他的微信删了,他委屈得想哭。
但更多的是支持。包括永康阳光爱心义工协会在内的许多志愿者主动走到摊位上,帮他卖瓜;有好心人特意给他送去面条、盒饭;还有企业老板向他订了3000公斤西瓜,用一台大厢车和两台小货车装了200多箱,才把瓜运完。
开学前,李恩慧终于凑够14000元学费。“我知道如果没有这么多人支持我,我根本没法实现这个目标。”
有人在网上看到他攒够学费后还在卖瓜,再次质疑他卖瓜动机,他诚恳回答:除了学费,还想攒些钱,留给爸爸。
时至今日,提起当初扑面而来的种种揣度,李恩慧依然不好受。他也不知自己是怎么熬过了去年夏天,“感觉就像是跑了一场长跑,到了中途好像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但只要熬过那个点,就会发现,实际也没那么痛苦”。
警校第一年,李恩慧排名全年级第四,拿到励志奖学金,不需要为来年学费发愁。但他觉得,去年夏天,许多人帮助他完成了梦想,今年,他希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人。
他想再支西瓜摊。
夜晚西津桥头的梦想西瓜摊。
援助
今年摆摊之初,李恩慧和几名队员就给西瓜摊立下规矩:“梦想西瓜摊”不讲价,但也绝不会多收一分钱。
这是他从去年开始就定下的原则——不接受任何人直接的经济援助。
李恩慧自称脾气“轴”。去年卖瓜时,他常常为了顾客多给的1元钱、5角钱,跟顾客争上半天。今年也有不少特意来买瓜的好心人,会有意无意多付一些钱。
有位顾客扫码时,多给了5角钱。应雄峰发现后,硬是追出近百米,把钱退给顾客。
李恩慧觉得,虽然5角、1元不算多,但只要收了钱,事情就变了味。
按照李恩慧的想法,今年摆摊最后的收益由除他之外的同学们平分。
为了招募参与者,他带着计划书,找到永康几个高中的班主任,详细告知想法;甚至“壮着胆”找到永康市团委,希望他们帮忙在毕业生中推荐家境困难的同学。
报名者有20多位,李恩慧骑着电瓶车,一家家上门“家访”。
上了门才发现,有的报名者住着几层的小洋房,“只是想来体验生活”;有的家长给家里几个孩子都报名了,直言就想跟着一起赚钱。但李恩慧希望把名额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被武汉科技大学录取的童毅恒,一年4500元学费,在现今这个团队里已是压力最小的一位。他对哲学感兴趣,但考虑到就业,还是选择了通信工程专业,希望将来能读到博士;其他几位考上二本院校的同学,学费都在一万多元起步。
黄春露是第一个给李恩慧打来电话的报名者。李恩慧没想到,第一个找过来的,竟然是个女生。
她承认,家里起初也反对,“谁知道卖西瓜到底能不能凑够学费?”
实际上,黄春露在来之前,已经在家人介绍下,找到一份客服的工作。工作环境有空调,月工资近3000元,在家人看来,是份稳当又合适的工作。但她还是想试试,“和一群同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童毅恒是自己报的名,母亲一开始也不同意,“会不会很苦?会不会有安全问题?”李恩慧反复劝说下,她决定放手支持儿子,“突破一下自己”。
李恩慧从自己的银行卡里拿出1000元,其他队员,每人或多或少拿出200元、400元,作为摆摊本金。
没有桌子,两个货筐垒起来,上面再放块木板,用来切瓜,秤是李鸿旭从自家拿的。有人借给他们棚、桌子和折叠椅,西瓜摊渐成规模。
他们给自己设计了统一服装:蓝色T恤,胸口印着“追梦者”,背后是他们设计的“DREAM(指梦想)”,每个字母都带有西瓜的元素。卖西瓜之余,他们还制作了一批书签卡片,写上励志感恩的话语,送给顾客。
原本素不相识的几个人,因为相似的境遇和相同的理念走到了一起。李恩慧说:“相信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东西。”
“恩慧”
西瓜摊开张半个多月,几个男生戴了冰袖的手臂被晒成三段色。
改变最大的是童毅恒,最初出摊他总是忘记挂横幅,也不知怎么跟顾客交流。现在,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招揽顾客,主动帮助挑瓜、称瓜。
黄春露也慢慢积累经验,通过看瓜形状、敲瓜听声、摸瓜肚脐圈来挑瓜,但难免有失误。
“好多次我们当场切开了瓜,顾客发现瓜瓤没有那么红,直接就不要了。”黄春露说,一天里遇到好几次类似情况,难免失落。不过,为了保证信誉,他们的原则是,只要顾客对瓜不满意,一律退钱或换瓜。
令她开心的是,有的顾客起初是纯粹为了支持他们,随后几天,却因为瓜好吃,反复光顾。
胡雨格的母亲曾担心,摆摊后外人的议论会对女儿产生影响。但她现在决定摆脱那些担心。她对记者说,一个夏天的锤炼,对家长来说也是成长。
7月17日,他们经历开张以来生意最好的一天。因为来了一笔大单子。订单是热心人胡华晓发起的,他是某小区业委会成员,去年就在自己小区群里帮李恩慧卖掉了一车西瓜,今年他又主动联系李恩慧,在业主群里发起接力。
去小区送货那天,胡华晓打出来的取货名单还没勾完,就不断有业主路过,上前询问买瓜。临时又拉来的一车瓜,也几乎被一抢而空。光在小区的一下午,他们就卖出了60多箱西瓜。
胡雨格算了一下,那一天的利润平均下来,每人可分到200多元,几乎是生意差时每人分得的10倍。
7月17日,他们在小区卖出了60多箱西瓜,迎来生意最好的一天。
李恩慧觉得,无论是去年的他,还是今年一群人,都收获了许多温暖。
去年帮助过李恩慧的志愿者,有人今年依然一有空就来到摊位上,帮他们卖瓜;也有路人注意到他们,主动拍下视频,说要发在朋友圈帮他们宣传;还有好心阿姨提供免费住宿,让这些家都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必每天来回跑;有饭店老板主动提供盒饭,3菜1汤,原本15元一盒,只收5元一盒。
有天晚上,摊位生意不错。有志愿者担心,人多顾不过来,万一有人没付钱怎么办?李恩慧却不在意,“既然他愿意到我们这里来买瓜,那就不需要怀疑。我相信能来支持我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他们也在不断回馈善意。队员们用粉笔写下“西瓜免费供应”的宣传语,决定给所有路过的老人、清洁工人、环卫工人等送西瓜。偶尔有捡垃圾的老奶奶路过,李恩慧也总惦记着,摊位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奶奶拾去?
他提起父亲给他起的名字,“恩慧”,就是希望他能够在拥有智慧的同时懂得感恩。
这个暑假,从学校回到永康至今,李恩慧还没有回过家。一直为西瓜摊忙碌的他,根本找不到时间理发。他取下鸭舌帽,用手指抓了一把头发,头发已经没过手指,“在警校里,这头发是绝对不合格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接到父亲电话时,他耐心教父亲怎样使用家用电器。尽管,有些已经说过多遍。
他准备,找个时间,回家看看父亲。
栏目主编:林环 文字编辑:林环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