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老家出来到上海闯荡,刘永军选择的道路一直与土地紧密相连。
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上的是农业学校的农业专业,揣着几百块钱来上海,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一家园林绿化公司。
刘永军在自己的大棚里
2011年,刘永军突发奇想,放弃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园林公司,决定在上海郊区当一个现代化职业农民。
2014年,通过创新,刘永军设计出了一套鱼菜共生系统,种养结合,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在大棚里形成了奇特的景观。
到2021年,刘永军已经是上海绿椰合作社的话事人,凭借这套种养系统年入3600万。
所谓的鱼菜共生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刘永军为什么能靠这套系统致富?
上海绿椰合作社的大棚
一、神奇的鱼菜共生系统
2022年,上海市一家民宿的老板徐军海遇到了大难题。
他在大棚里养的加州鲈最近变得无精打采,沉在水底不愿游动,总是无缘无故病死,每天,徐军海都能从养鱼池里捞出十来条死鱼。
算下来,徐军海的养殖鱼死亡率已经达到了25%,一季度能损失2万。
而且,徐军海种的蔬菜长势不均,一茬茬蔬菜有高有低。
徐军海样的鱼出现了问题
这说明他的大棚有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他却很难找到业务技能熟练的专家帮忙解决问题。
为什么?
走进徐军海的大棚,这个问题自然就能得到解答:
在大棚里,蔬菜不是栽在土里,而是种在水槽中遍布的石头上,鱼不是养在池塘里,而是密密麻麻地挤在塑料水桶里,一口塑料水桶能装200尾。
种菜的水槽和养鱼的水桶通过一套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鱼菜共生的奇特景象。
徐海军养在水桶里的鱼
来民宿游玩的客人很喜欢参观徐军海的种养大棚长长见识,听徐军海讲他种的菜无需施肥,养的鱼不用换水。
惊叹之下,客人还能顺手揪一把新鲜的绿叶菜,直接品尝——徐军海的菜不沾化肥、也不打农药,非常干净爽脆。
或者看中哪条肥美的鱼了,自己捞上来,让徐军海处理过后变成一道大餐端上餐桌。
这样技术含量极高的种养系统,一旦产生问题,普通的专业人员找不到头绪,根本无从解决。
徐军海自己设计的图纸
让徐军海头疼的就是这一点,鱼菜共生在国内是新鲜事物,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刚转化为商业成果,市场还不成熟。
徐军海的大棚系统,全是他自己设计的,各种设施,也由他定制和改造。
很多和徐军海一样敢于尝试的人都是这样,自己慢慢摸索,遇到问题再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那么,有没有深入了解鱼菜共生技术的专家能来帮助徐军海解决问题呢?
徐军海想到了一个人。
刘永军
在上海青浦区一处占地800亩的农业合作社里,刘永军听了徐军海的难题,立刻爽快地答应去看看。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询问,他很快就找到了徐军海大棚出现问题的原因。
蔬菜长势不好,是因为徐军海的过滤系统没能将水中的鱼粪过滤干净,导致蔬菜水槽里的石头都被污物黏在了一起,水被堵在了水槽里。
一部分蔬菜的根系遭水浸泡,长势就变差了,蔬菜长得又矮又苍白。
至于加州鲈出现了频繁死亡的现象,刘永军问徐军海是不是经常有人来捕捞,随后便微微一笑,说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原来,加州鲈是一种很精贵的商品鱼,价格高昂,一尾成熟的加州鲈只有1斤多,却能卖出40元,相应的,这种鱼很容易受惊,出现应激反应,反应过度甚至可能死亡。
徐军海经营民宿,靠奇特的鱼菜共生景象吸引客人,也会为客人提供选鱼捕捞服务,现杀现烧,让客人吃上新鲜的鲈鱼。
清蒸鲈鱼
在用渔网捕捞的过程中,水桶里所有的鱼都会受到惊吓,到处乱窜,撞在渔网锐利的金属丝上,表皮破损,鱼身的黏液污染水质,水桶里的环境变差。
同时,人手携带的细菌进入鱼身的伤口里,造成细菌感染,引起一种养鱼人最害怕看到的疾病——腐皮病。
这种腐皮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身上会产生红色溃烂,引起的死鱼率能达到90%。
但解决办法却很简单,只要徐海军往水里倒盐,达到千分之六的盐浓度即可,不会杀死加州鲈,但可以杀死细菌。
徐海军养殖的加州鲈鱼身出现溃烂
4天之后,保准徐海军的鱼不会再出现死亡。
让徐海军头痛不已的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见徐海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刘永军笑笑:“别不信!你这样的弯路我也走过。那时候我的鱼可惨多了,不停地死鱼,人只能不停地捞。”
说到这里,他心生感慨。当先锋者是艰难的,总要经历最多的问题,像盲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否是万丈深渊。
刘永军组织捞鱼
幸运的是,刘永军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拼搏,走出来了。
二、大胆决策,重新创业
刘永军一直和土地有着难解的缘。
他出生在山西吕梁的农民家庭,父母终日辛苦耕作,供他读到了农业学院。毕业后,他借了别人几百块钱到上海闯荡,选择的职业也是与土地息息相关的园林绿化。
刘永军
在上海,刘永军充分利用所学,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与朋友合作开了一家园林公司。事业成功后,他结了婚,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买了房。
可以说,这位山西出来的汉子已经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然而,2011年,刘永军突然决定开辟新的事业,在上海市的郊区找一块地种菜。
身边人都觉得他疯了,为什么安稳的园林生意不做了,偏偏要去当农民呢?
对此,刘永军非常理智,他是经过了严谨的观察,才做出了转战大棚种菜的决定。
上海菜市场
刘永军已经发现,上海的园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很多人看到了园林绿化的商机,都抢着来上海发展,长此以往,他的公司很难再继续扩张。
同时他也发现了上海从事大棚种植的优势条件。
上海常住人口有2000多万,家家都需要新鲜蔬菜,存在着需求上的缺口,市场广阔。
如果在上海的郊区承包一块田地种菜,就能给上海市提供最新鲜的蔬菜,运费也比较低廉。
并且他是农学专业,在农作物方面有知识、有经验。
刘学军开始搭建大棚
说干就干,刘学军将自己的公司留给妻子,凑出200万,一头扎进了大棚种植业。
他挑了一块好地方,上海市青浦区的练塘镇,这里是水质保护区,水土条件非常适合种菜。
2011年夏,刘永军成立了绿椰合作社,先在练塘镇承包了100亩的土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蔬菜大棚。
大棚刚建起来时,他独自在里面溜达,看着等待播种的土地心潮澎湃。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刘永军的心中有激动,也有迷茫。
上海青浦的其他合作社
正如天上的星星,青浦区的合作社不只他们一家,看到商机的人也不只他一人,他真能突出重围、在这场竞争中胜利吗?
于是,刘永军下定了决心,要大胆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刚开始,没有经验的刘永军只准备先做尝试,在大棚里把地划分成十几块,每块地少量地种一种蔬菜,想着品种齐全,收购商应该会喜欢。
可是,收购商反而对他家大棚里的蔬菜百般挑剔,把菜价压得很低很低,而且从来没有回头客。
菜市场里的蔬菜
第一年,刘永军的合作社赔了十几万。他这才意识到种菜也是门学问,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刘永军是个很善于观察的人,他没有泄气,而是亲自探访了上海市几座规模较大的菜市场。
观察了一个多月后,刘永军知道症结所在了:上海人偏好的那几种绿叶菜,他都没有种植;采购商们更喜欢一次性买进大量,但刘永军提供的蔬菜重量不够。
于是第二年,刘永军改掉了广撒网的种植模式,专门针对上海市民的偏好大量种植了鸡毛菜等绿叶菜。
上海人爱吃绿叶菜
这一次,他大棚里的蔬菜终于倾售一空,有些收购商对他家的优质蔬菜年年不忘,还成了老客户,每年固定来收购。
但是,一直不安分的刘永军想起了当初自己刚开始踏入大棚种植的想法,他觉得单纯种菜或许可以赚钱,但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取代。
他要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业。
刘永军参加培训(情景模拟)
2014年,一堂职业培训课点亮了刘永军灵感的火苗。培训老师随口讲了一个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典例,让刘永军觉得,这或许就是他的出路。
何为种植和养殖相结合?
三、将新的构想变为现实
种养结合,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
最古老也最为人们所知的便是稻田养鱼,鱼吃掉对水稻有害的虫子,鱼粪为水稻提供有机物养分。
稻田养鱼(图片来自网络)
但这种方式仅限于水稻,大胆的刘永军想找到一种方法,实现养鱼和种菜相结合。
他听说山东有公司拥有鱼菜共生技术,就去咨询,连着问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蔬菜需要打农药吗?如何保证农药不会伤害鱼?鱼粪能给蔬菜提供充足的养分吗?
可这些问题,那家公司都没有回答,要他先支付50万,等他加盟进来,公司就会把技术和设备卖给他。
刘永军没有答应他们,决定靠自己的知识积累稳扎稳打,自己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这样也能分享给别的农民。
他设计了一套共生系统,用水桶养鱼,菜则采用无土栽培的模式,这之间用管道和过滤净化装置相连接。
为了这个构思能够成为现实,刘永军苦思冥想,光是画设计图就画到每天凌晨,长期久坐后还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
2015年,设计图画好后,他先是在家中的阳台上尝试,1年后,2016年才敢在大棚里成规模地进行尝试。
鱼菜共生系统中的过滤净化装置
即便如此也遭遇了经济上的亏损。因为最开始的系统不成熟,水桶里的脏物没有被清理干净,鱼大批大批地死亡,只能安排人手不停地捕捞。
每一次失败、碰壁,都是刘永军系统设计成熟的垫脚石。
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刘永军的鱼菜共生系统从阳台的小小角落走入了大棚。
到2018年,已经形成了第三代鱼菜共生数字化的模式,获得了科技兴农项目的资金支持。
上海绿椰合作社
上海绿椰合作社的大棚里,除了正常泥土栽培的蔬菜,还有当家的绿色品牌农产品“鱼阡陌”,也就是鱼菜共生系统养出来的鱼。
这套系统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呢?
刘永军特殊设计了镀锌板大桶,在其中高密度地养了加州鲈。
这些鱼在水桶中挤得密密麻麻,却没有死亡,得益于时刻流动的水。
桶底连通的管道不断抽水,连带着沉在底部的鱼粪等有机物也被抽走,桶底设计成圆锥形,方便管道把鱼粪抽干净。
桶里养鱼
这些水带着鱼粪会先通过净化过滤装置,直到只剩下蔬菜需要的养分,被输送到种满蔬菜的水槽里,供蔬菜吸收。
吸收过后,剩下来的水就要再次过滤,最终进入养鱼的水桶里,此时的水已经变得清澈透明,不用担心水质问题。
水槽里的蔬菜不是长在泥土里,而是长在鹅卵石上。
石头上种菜
刚开始刘永军用专门烧制的陶粒种菜,却发现鹅卵石是更好的选择。
鹅卵石本身就含有一些蔬菜需要的养分,还可以帮助固定蔬菜,避免蔬菜长得歪歪扭扭、品相上不好看。
而且,水能在鹅卵石之间的缝隙间流通,确保所有蔬菜的根系都能吸收到养分。
就这样,刘永军实现了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
整个系统的循环过程
这是一套成熟的循环系统,处处蕴含着设计者的心血和匠心,毕竟,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套系统都会遭遇惨重的损失。
因此就连每天定期喂鱼,都需要及时将没吃完的鱼饲料捞回去,避免鱼饲料溶解在水中。
刘永军请来专家学者,为共生系统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鱼的情况。
智能监控设备
四、拼搏后的丰硕成果
当然,在高度的投入之下必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2021年,因为鱼菜共生系统,绿椰合作社已经成功扩张到了800亩的占地。
刘永军认真计算过,一方米的鹅卵石能长出蔬菜5.4公斤。
鱼的产量更高,每一只大桶有40立方米的容积,产能达到2500斤,产值能有5万元,是普通水塘的20倍。
刘永军养出来的鱼
养出来的鱼,没有普通养殖鱼的土腥味,而且因为总是在游动,鱼肉吃起来口感弹牙,味道也很鲜美。
所以刘永军的鱼,一成熟,就会有饭店来收购。
2020年,刘永军又为自己的鱼菜共生系统开发出了新的赚钱方式。他将设计图纸简化,做成能放在桌上随时搬运的模型。
这种充满创新理念的模型很快就受到了上海一些学校的欢迎,成为了科学课上的重要教具。
2021年,将卖鱼卖菜和卖教具的收入加起来,刘永军的年收入达到了可观的3600万。
然而,春风得意的时候,刘永军也会想起辛苦劳作把自己养大的父母。
他亲眼见证过农民的苦和累,也曾在开始自行设计鱼菜共生系统时想过要将技术和经验无私地地分享给其他农人。
合作社大棚
2020年,刘永军不忘初心,带动周边的许多养殖户建立共生系统,并收购他们养出来的鱼,一同大批量地卖出去。
从2016年开始,刘永军不断接纳练塘镇当地的残疾人成为合作社的员工。
到2021年,合作社成为了真正的扶贫基地,员工里有87人都是残障人士,对刘永军十分感激。
绿椰合作社
虽然鱼菜共生系统因为才刚起步,市场并不成熟,常有从业者出现与本文开头徐海军相似的情况,但刘永军并不气馁。
他已经敢于从头做起,自行设计系统,一步步试错直到最终做出成果,也不惧继续发展,降低鱼菜共生系统的门槛,让更多农户受益。
刘永军在大棚指导他人
结语
敢闯敢想,是企业家的优良品质。
刘永军敢闯,愿意放弃收入稳定的园林公司,选择一个全新的行业从头再来;
刘永军敢想,眼界高远,将美好的蓝图变为了现实!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