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北宋 陶谷《清异录》
8月上旬,内地艺术品拍卖的焦点将全部聚焦到了杭州,西泠印社和浙江南北两大春拍,这也是新冠疫情近半年来内地的第一波线下大拍,而在杭州春拍的同时,还会有一些高水平的展览同步举行,今天大象就带朋友们一起去先睹为快8月3日在杭州吴山古玩城成蹊堂举办的【和光同尘——建窑黑瓷艺术展】,展览将会持续到8月23日。
大象探访杭州成蹊堂
本次【和光同尘——建窑黑瓷艺术展】总共呈现了20件不同器型,不同釉面类型的宋代建盏精品,您可以一次看遍建盏之美。
建盏的地位堪比汝窑?
本篇文章合作摄影:杭州掌境文化
相比较其他的老窑瓷器,建盏更是注重“玩审美”,世界上不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的建盏,千变万化的釉面让人心驰神往;已发现的500多种不同的款式,包含着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建盏又是十分“诗情画意”的窑口,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提到建盏的就有70多次。而更重要的是,在北宋时期,建盏作为宋代宫廷御用之物,代表了一代艺术皇帝宋徽宗的审美,也印刻了“供御”和“进盏”作为宫廷使用的专门“Logo”,这在其他窑口的宋瓷中,也是难以见到的。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徽宗《大观茶论》
宋徽宗 文会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今天我们的标题说,建盏的历史地位很高,甚至堪比汝窑,正是从宋徽宗的审美来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还是“玉毫条达者为上”都是宋徽宗对于生活美学的最高追求。
本篇文章合作摄影:杭州掌境文化
我们如此推崇建盏的历史地位,或许会有朋友产生一些质疑,因为说到宋代的名瓷,一般我们通常说到的便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建窑并不在其中,但这种历史地位上的认知差异,其实是和历史的演变有关。所谓宋代五大名窑的说法,其实最早见于《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而到了万历时期著名的高廉《遵生八笺》则记载:“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如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所谓宋代五大名窑的说法,基本成型于明代中期。而《遵生八笺》同时还提到“柴则余未之见,且论制不一”,由此可见,柴窑在明代就已经是传说了,所以最终形成了“汝官哥钧定”宋代五大名窑的说法。但要知道,宋代和明代对于瓷器品质的审美认定相去甚远。
南宋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 (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方面,这和宋明两朝的饮茶习惯有着很大关系,我们知道宋代盛行的是点茶,这使得建盏成为了皇室所推崇的斗茶利器,在元代蒙古人的天下,这种重技巧、重意境的点茶法就已经式微,而到了明代,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嫌点茶太过繁琐,便下令“罢造团茶”,点茶法在中国式微,建盏的审美趣味在明清两朝便鲜有人识了。另一方面,两朝对于瓷器的审美要求也截然不同,比如南宋文人叶置所著的《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可见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在宋代皇家看来,是并“不堪用”的,但相比之下,建窑在宋史、君臣论述和著名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屡屡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宋徽宗《宫词》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北宋 苏轼《送南屏谦师》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北宋 范仲淹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北宋米芾《满庭芳 咏茶》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南宋 陆游《入梅》
看到这些,历史上有哪个窑口的瓷器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宋代君臣、名人、大文豪的歌咏呢,建盏的历史地位有多重要,可见一斑了。
从日本人的审美导向中出发,更全面的看建盏审美
本篇文章合作摄影:杭州掌境文化
【和光同尘——建窑黑瓷艺术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类型,所有审美趣味的建盏,其中有来自于日本的传承,也有出自于国内传承的美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欣赏建窑之美。
本篇文章合作摄影:杭州掌境文化
前文说到建盏的历史地位和点茶文化的传承,日本在建盏和茶道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今全球拍场上的建盏市场价值衡量,也难免以日本人的评判眼光为主流:
在如今存世被日本政府评为“国宝”的8件中国古代陶瓷中,建盏就占到了4件,其中三件“曜变天目”,一件“油滴”。
在如今的主流市场评判中,“传承”——尤其是在日本的“传承”对于建盏的价格影响巨大,如2016年纽约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上拍出创纪录约合7800万元人民币的油滴建盏,它的传承从临宇山人可以追溯到安宅英一,再到古时的黑田家,黑田家的始祖又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日本战国时期丰臣秀吉的第一军事黑田官兵卫(1546-1604),也是茶道名家千利休(1522-1591)的同僚好友,成为了它拍出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它的品相甚至都不完美。
这种价值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来自于茶道文化在日本的发扬光大和在其长期在日本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上层武士阶层的价值评判。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曜变建盏在古代的价值评判,在中国的史书上几乎难觅踪影,而在日本史书上则是有着极为明确的记载:
“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日)《君台观左右帐记》
《君台观左右帐记》,别名《御饰记》,成书于十六世纪前期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中国美术史著作——“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有朋友做过换算,如果以当时黄金在日本的购买能力计算,一只曜变建盏大概价值700多公斤黄金,在十六世纪的日本战国乱世,一只顶级的建盏,绝对可以换一座城池,在当时,一个上层武士为了一件“唐物”赔上整座城池乃至身家性命的例子绝不在少数,我们都知道如今仅存的三件传世曜变建盏都存于日本,而事实上,十六世纪日本还流传着第四件曜变,便记录在《君台観左右账记》中,为战国一代霸主织田信长(1534-1582)所有,但可惜的是,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遭遇兵变,这件传说中的曜变建盏和信长一起付之一炬。
南宋曜变天目东京静嘉堂文库藏
曜变建盏从分类上讲,是一种特殊颜色和成因的“油滴”,而在宋代的文字记载中,却没有“油滴”这一叫法(油滴一词,大约最早出现在日本14世纪的文献中,因此,也是日本人的叫法),宋人将这种建盏叫做“鹧鸪斑”,如北宋黄庭坚《满庭芳》中有云:“纤纤棒,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但一个极大的概率是,宋徽宗在当年可能根本没有见过曜变。日本的国宝三件曜变都有脱釉缺陷,在当时,甚至可能算是一种美妙的“次品”了,但却意外的成为了稀罕的传世宝物,尤其被日本人奉若神物了。而换一个角度说,当年工匠们不小心烧出了曜变建盏,应该也不会呈现在皇帝的面前,因为万一皇帝真的喜欢上了这种效果,也绝难再烧出第二只来,欺君之罪可是担待不起的。
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局部)中的兔毫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徽宗对于建盏的审美,其《大观茶论》说得非常明白——“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蔡襄的《茶录》记录道:“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在斗茶的风尚之下,产于福建的建盏便开始渐渐取代了越窑等地的茶盏,成为了朝野饮茶的主流。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北宋 蔡襄 北苑十咏·试茶
北宋 蔡襄精茶帖 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点茶和斗茶的盛行,比茶色,验水痕,黑釉建盏便大行其道,蔡襄的《茶录》这样记载道:
茶色白,宜黑盏,建阳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黑釉本身也是“道“的一种,表面漆黑似乎空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它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滋生“万物”的基质,它可以变换出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形成了令人神往的茶道美学。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日本人对于建盏的传承和中国点茶道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日本人对于建盏优劣的价值判断和真正的宋代审美相去甚远,而日本对于中国瓷器的价值评判中,对于其在日本本土的传承经历显得过于看重!
北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在日本的8件国宝级的中国古陶瓷中,有多达4件建盏,3件窑变1件油滴,但作为如今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存世六件之一的汝窑水仙盆,却连重要文化财都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自然是它在日本传承的历史不长有关。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建盏,日本传统的价值判断尽管十分重要,但回归北宋茶道的审美趣味,也不失为今天我们收藏建盏的重要价值判断依据。传承尽管是古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玩审美”的建盏收藏中,我们不妨去细细品味其本身的美吧。让我们通过【和光同尘——建窑黑瓷艺术展】一起欣赏各种建盏的美。
【和光同尘——建窑黑瓷艺术展】的重要藏品
南宋 建窑乌金釉银油滴撇口盏
口径11.5cm高5.5cm底足3cm
本次展览个人最为关注的一件!此盏造型撇口深腹,弧线优美,亭亭玉立,真正展现了建盏器型之美。器身施黑釉,色泽深沉悠远,外釉不及底足,见聚流釉现象,证明火候较高。小圈足平切、浅挖,较规整,修坯自然流畅。胎骨色呈深沉之紫黑色,盏内外釉面上也见若隐若离的诸多蓝白色的渲染点分散于其间,具有其独特的枯寂、幽静之美。尤如夜空星辰的斑点。而其周围隐现出日晕状的蓝光彩……与共他几个油滴曜变一样,“可称为准曜变或亚曜变”。斑点的颜色随入射光方向而改变,如果垂直地看这些斑点,它们呈银色;倾斜看,蓝光闪闪。此碗既不同于真正的曜变天目碗,也有别于油滴天目碗。至于曜变纹,意为“光彩夺目的窑变”,黑釉上可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斑点。光线照耀下,周围会出现眩目的虹彩辉斑,或蓝或紫、或银或金,变幻莫测。俯视而看,就似深邃宇宙中的星云天体,产生了独一无二的美感,堪称建盏中的绝品。有如梦幻之境!
南宋 建窑金兔毫束口盏
口径12.3-12.5cm 高7.6cm 底足3.8cm
宋瓷茶盏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在造型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简洁,曲与直的线条,组合成优美的造型,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宋瓷茶盏,造型简约实用,线条流畅,独具一种难能可贵的简逸。此盏属兔毫,釉色盈润光潔,细观兔毫其纹,铁俊秀逸,宛若清清细雨,随云起,破长空醉舞,飘然落,又如屡屡银波,伴明月,邀静夜轻风,拂水过。建窑兔毫,谦素而内敛,多为佛寺所用。黑盏斗茶,擊拂见白花,清晰可辨,易於观色,宋人尽皆追之。前文中已经多次提到,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这件便是极为符合宋徽宗审美的“为上者”。而如此绝美的金兔毫盏,体量能够达到12.5cm口径的,存世极为少见。
南宋 建窑乌金釉束口盏
口径12.5cm 高7cm 底足3.6cm
出版:《J.A.N FINE ART-One hundred of the best》,2004年,第17页。
来源:Anthony du Boulay旧藏,清水菊江旧藏
这件的盏腹极深,盏形挺拔娟秀,深褐色胎,胎骨厚重。通体施乌金釉,釉色如漆器般乌黑发亮。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谈论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其中的盏贵青黑说的正是这种建窑乌金釉盏。因乌金釉底色深黑纯净,便于观察汤色,故宋徽宗斗茶以乌金釉盏为珍。盏内壁迎光视之,有丝丝缕缕蓝兔毫析出,甚为雅观。该盏最早出自于日本藏家的旧藏,带有原配的老木盒,收藏建盏,旧包装往往便是其传承有序的最佳证明,也是收藏建盏的有机组成部分。
南宋 建窑乌金釉灰背钟杯
口径9.5cm 高5.8cm
釉面呈青黑色,若镔铁,被称为“灰背”,也称“灰冠”、“灰潜”,本是日语词汇,指天目盏中一种特殊的窑变釉,釉面黑中微微泛灰蓝,犹如秋季雨停、云雾变淡之色,在茶盏中较少见,同时也更加符合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这件“灰背”盏的器型更深,同时达到乌金釉的“灰背”更加的高级,玩盏玩到高阶,就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带有浓浓禅意,更耐看耐玩的高级品种了。
北宋 建窑乌金釉“进盏”款束口盏
口径12.5cm 高6.5cm 底足4.3cm
《宣和遗事》记载:“(徽宗政和二年)夏四月,燕召蔡京入内赐宴……又以惠山泉(产于无锡)、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产于建安县吉苑里[今建瓯]的北苑贡茶中一种),赐蔡京饮之”。说明徽宗时期,建窑兔毫盏已进贡宫廷。清末民初,建窑窑址发掘出底足刻印有“供御 ”、“進盏”字样的兔毫盏实物,而带有“進盏”或者“供御 ”款的完整实物,极为稀少,其中“進盏”更为罕见。其造型完全遵照宋徽宗《大观茶论》“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而生产。而由于皇室苛刻的需求,宫廷所使用的建盏与其他民用盏已严格被区分开。供御型建盏均按照宫廷要求进行生产,并有顶尖的盏匠及窑工来完成。由于皇室的苛求,供御建盏的成品率更低,因此,我们更多的只能在窑址看到“進盏”或者“供御 ”款的标本,而难以见到完整实物。这件的线条尤其值得欣赏,器身的曲线更加饱满,富有张力,这才更符合当时皇家的审美,真正的北宋官器!
南宋 建窑乌金釉银毫束口盏
口径12.2-12.4cm 高6.5cm 底足3.8cm
这件的品级极高,便完全达到了“供御 ”的级别,内外壁皆施乌金釉,垂釉自然,釉水光润,乌黑亮泽,釉光保存完好,古穆可人,达到了满银豪的级别,从各个角度欣赏都百看不厌,同时器型极为标准束口,腹部斜收于圈足,修削极为工整,官器十足,这才是高级别的建盏。这一件尽管没有落款,但足以成为“官窑”建盏的标准件,建盏存世并不在少数,买几十件普通的,远不如收藏一件这样的“官器”。
南宋 建窑黑釉蓝毫撇口盏
口径17cm 高6.5cm 底足4.5cm
从这件的包装来看,便是原汁原味的日本老包装,上面的题签显示,曾经是细川家的收藏,细川家族血统高贵,是赫赫有名的日本皇家血统清和源氏的分支,大约在十三世纪上半叶的镰仓时代(1185—1333)初期,到了十六世纪在善于政治谋略的细川藤孝经营下,细川家最终成为了德川氏统一天下后的一方诸侯——熊本藩藩主,享尽荣华,到了近代,细川家族第16代家督细川护立(1883- 1970)更是痴迷于艺术品收藏,建立起了细川家数百年来最蔚为大观的收藏体系。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卖过细川家族的收藏专场,轰动一时。这件南宋建窑黑釉蓝毫撇口盏,或许谈不上细川家族最重量级的收藏,但已足见其不凡的收藏品味,无论是器型还是釉面都堪称同类中的高等级。
南宋 建窑黑釉兔毫束口盏
口径12.8cm 高7.2cm 底足4cm
这件的器型非常正,口径达到12.8cm,如此大品,还能做到全品相,极为难得了。
南宋 建窑包银口金兔毫束口盏
口径12.5cm 高6.7cm 底足4cm
这件的型同样非常完美,同时满兔毫,值得细细欣赏,带有原配的包银口,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样子。
宋 建窑黑釉撇口盏带茶勺
口径15cm 高5cm 底足4cm
这件的斗笠器型极具张力,前文中提到,宋代盛行斗茶之风,特别流行于帝王、贵族和文人雅士间,被视为一种“雅玩”。这件在当时便是皇家贵族之间的斗茶利器,其深沉的黑色令人过目难忘,仿佛让人穿越回那个文化昌盛的年代。
南宋建窑乌金釉银油滴束口盏
口径12.5cm 高7cm
釉面分布有点状窑变点,在日光之下如点点银星,这是由于釉内铁元素结晶在釉面富集导致的,仿佛宇宙星辰,令人神往,这种建窑的银油滴釉器,产量较低,又是大品,绝对是当时高级的饮茶用具。
宋建窑兔毫束口盏
口径12cm 高6.5cm
这件堪称是最为标准的大品束口的兔毫盏,为建盏中最经典器型,唇口微侈,外壁口沿下一圈微束,便于持取。釉面析出金褐兔毫纹,丝丝绵长,极富动态,内藏有宇宙万物之妙,十分具有古色与禅意。
宋建窑兔毫撇口盏
口径15.5cm 高6.5cm
建窑的款式多样,除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供御”和“进盏”外,还带有这种数字或者是数字和姓氏相结合的款,一般学术界认为,数字款中靠前一点的会被段位较高的窑工所使用,也可见,当时的建窑生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分工合作严密的系统。
宋建窑蓝毫“吉”房款茶盏
口径11.5-11.7cm 高5.5cm
这件建盏带有“吉”字款,有关“吉”字款,有说法是建阳水吉镇的意思,也有说是讨取一个吉利的含义。数百种不同的建窑款式,也是建窑文化值得探究的有趣之处。
南宋 洪塘窑内海茶入
腹径10cm 高6.5cm 口径6cm
这种洪塘窑茶入是最为典型的在日本被发扬光大,视作国宝重器的“唐物,十六世纪日本抹茶道盛行,这种唐物茶入为茶道大家们看重,得以盛放抹茶粉,身份随之上升。后来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把这种象征日本茶道精神的福州窑“唐物茶入”当做“封地”和“荣誉”,颁发奖赏给有重大战功的将军,日本战国时期,甚至有武士为了一件茶入赔上了整座城池和身家性命。有了这种政治权力的介入,茶入更是登堂入室,成了日本茶道茶室里的重器。在传世的唐物茶入中,这种完整成套的极为少见,从其复杂的包装也可以看出当时日本贵族对它们的格外珍视。
【和光同尘——建窑黑瓷艺术展】
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古玩城西区一楼B009 成蹊堂
展览时间:8月3日-8月23日
如果您对本次展览的藏品感兴趣,可以扫码大象的个人工作微信号咨询:
(本号不闲聊哈,非诚勿扰)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