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无论在狭义的知识付费领域,在数字内容如视频等领域,或在电商购物领域,“会员制”都在呈现其独特魅力。也有人换一个角度提出,“超级用户”(或超级会员)是值得关注的新潮流。就会员制与知识付费,本文分为两部分展开讨论,一部分先试图厘清我们可能的选择是什么?另一部分我们讨论知识付费等内容型的会员制可以如何设计?
1、会员制与知识付费的关系
我们亦看到,各种数字内容会员制的联合服务不断出现。比如腾讯视频与喜马拉雅,优酷与樊登、有书等展开了联合会员的合作,即购买一方会员获得双方服务。又比如腾讯视频、喜马拉雅、知乎等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免流量联合服务。其实,
会员制的广泛兴起和知识付费的特性,使得我们需要仔细地考察,在知识付费领域应如何更好地设计会员制?
图:“卖方-平台-买方”的互联网平台格局下看会员制
这里我们仅把积分会员、增值会员、订阅会员、无限会员视为主要的会员制设计,而把粉丝和储值卡仅视为相关的。就储值卡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冲100返100”、“冲100返50”等补贴期过后,滴滴等平台的储值卡现在回归到了积分会员的状态。
有人看到储值卡后说,这个词一下子让“高明的概念索然无味”,其实会员制本就不应是玄乎高明的概念,它是传统商业中常见的所谓忠诚度计划的演变,它跟过去我们钱包中的各种消费卡、会员卡有着某种关联。在会员制设计上,我们既要考虑到数字内容的特点,也不妨一定程度上回归常识。
我们来看看四类可能的会员制:
积分会员:指的是用户付费或不付费获得积分,以便将来换取优惠。星巴克的会员卡是需要付费88元购买的,此后可以积累星星获得咖啡兑换券。京东这样的网络零售平台也一直有名为“京豆”的积分,所积累的京豆可以在购物时以1000京豆抵扣10元消费金额。
增值会员:指的是用户付费获得增值服务。京东Plus即为典型的增值服务类型,用户可以获得运费优惠券、专享商品等各项增值服务。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站的会员也是这一类,用户可以获得预先观赏电视剧集、去广告等特权。
订阅会员:指的是如过去报纸杂志订阅一样,在订阅期内获得(内容)商品。如前提及,全年的付费订阅专栏,是典型的订阅会员服务。订阅会员用户对于所要获得商品,是有明确的预期的,而卖方与平台提供的价值诉求也是围绕商品本身展开的。
无限会员:指的是收费墙性质的会员服务,付费后可以在收费墙内无限地获取内容。这里选择沿用亚马逊Kindle电子书会员的“Unlimited”一词而称之为无限会员。在互联网之前,报纸杂志采取的是订阅会员模式,而互联网来了之后,报纸杂志在线上采取的多是无限会员模式。Medium这样的用户创作内容的平台也推出了类似的订阅,它通过智能推荐较好地挖掘了用户的潜在需求。 无限会员在价值较为明确的领域如学术论文数据库运作得较为成熟。
我们在“卖方-平台-买方”这样的平台化产业格局下思考,由此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对于内容生产商来说可能不利的消息,会员制和内容生产商关系不大,主要都是和平台相关的。
实际上,在具体的实践中,平台方推出会员服务时,内容提供方就是否加入往往处于一个艰难的选择:加入可以增加曝光量,但往往按其提供的公式并不能获得多少收入。这和图书电商平台的促销是类似的困境,出版商加入促销可以增加销量,可是由于优惠过大通常并无实质收益,但是又不得不加入、无法缺席。
更具体到知识付费领域,在传媒、出版、教育融合而成的知识付费的大背景下讨论,我们也需要看到,会员制和知识产品之间的某种冲突是明确地存在。会员制是让用户自由可以获取学习的资源,如果把知识产品视为类似“图书”的事物,这个逻辑是成立的,即会员获得了类似进入图书馆那样的权利。但如果把一个个知识产品视为“课程”,如果产品的商业设计是让用户大量囤课(却不学习),那肯定是有问题。 这一冲突是在设计知识付费的会员制时需要慎重权衡的。
用分类方式进行了如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推论。对于内容生产商来说,除个别特例外,目前可能尚不需要考虑会员制,而多应聚焦于产品品类与内容质量。对于多数内容平台来说,同样受限于知识产品的品类数量和特性,提供给用户的商品较为明确的订阅制可能依然是重点。而关于大型平台推出的无限会员计划,其对于大型平台自身的收益是明晰的,而内容生产商需要思考如何与大象共舞。
02、会员制在知识付费中如何设计?
有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分类分析,接下来我们就能逐一分析它们的利弊,为我们知识付费产品中会员体系的设计作指导。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