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早已远去,秋季的凉意透漏了冬季的风声,今年的“干”已经不与“燥”搭边,而是配搭了“旱”。农田干旱的地区不少,先是河床晒出了龟裂纹,再是农田干成了灰尘随风起,实在是多年不见,真正的天干物燥。
全球变暖的事实无可厚非,季节性的气候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近两年夏季的高温在攀比,而冬季似乎在努力摆脱全球变暖的影响,使寒冷回归从前那般。今年的冬季就将是最好的参考点。
上一个冬季,那是寒冷的天气,刺骨的风从来没有温柔过,而庆幸的是持续时间不长。冬季来临前,就是秋季中和秋季末的时期,大自然里会有许多“天气专员”。大部分动物知道寒冷气候影响觅食甚至需要积存热量抵抗寒潮,所以在秋季末之前努力“攒存”口粮,积存能量,该过冬的过冬,该冬眠的冬眠。这个现象是常见的,但是有些细节可以发现到动物对气候有感应、预知能力,犹如雨季可以观察蜻蜓便可知道下雨临近。
动物过冬的原理都知道了,那么有哪些细节需要留意?
首先观察到蛇的活动频繁了:蛇是冷血动物,普遍性的现象是频繁捕猎,预备进入冬眠。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有一部分蛇类不需要冬眠,但它们的活动会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直至类似静止不动的状态(不知道其它地方或者有没有人见过这种情况),惊动它也是缓慢逃离。当这类蛇频繁出洞,说明寒冬将超过它承受范围,当然,在寒冬腊月之际如果可以看到这类蛇的活动身影,说明寒潮可能并不会持续很长。
蛇类对寒冷的气候较为敏感,它们的活动特性可以预测冬季提前还是延后。
接着可以观察鸟类:冬季之前,最著名的是“南飞现象”,其实就是部分鸟儿在寒冷之前飞去避寒胜地。但不会迁徙的鸟留在本地的,它们的活动特性也一样有参考意义。不知道其它全部鸟的特性,有许多的鸟类会随着温度而改变睡眠的环境,睡眠方式,晚上安静的去观察树上睡着的鸟,能看到夏天和冬天鸟儿睡着的状态有鲜明对比。夏季炎热,它们基本不需要成群挨着睡,除非出现较大温差,也不会“穿上”最保暖的绒毛,而冬季,那些习惯独睡的鸟开始找伴,依偎在一起,同时亮出它们的绒毛紧凑在茂密的枝干里睡觉,此时若惊吓它们,绒毛会随着飞的过程掉落一些,由于寒冷,它们反应的敏捷度也稍微降低了一些。
这里似乎看不到预知的效果,但要知道,鸟儿本来单独睡眠的,不是想群体挨着睡就随时可以,所以它们会在秋季末完成寻找搭配。小哥曾有幸看到过八只小鸟紧挨着,各自露出保暖绒毛的睡着,画面感太温馨了。
再者观察鱼的活动:说起鱼,不如直接说水生或者包括两栖类动物。大自然的水在冬天是有一个神奇现象的,冬天的井水温和暖手,河流的水刺骨冰爽,当深度增加时,温度也跟着增加。鱼类是聪明的,它们对温度的感应也无疑是敏感的,耐寒的鱼另算。通常较大的鱼或者说不耐寒的鱼都喜欢深水区,除了温度适宜还有就是相对安全,部分小鱼小虾却喜欢浅水区,因此它们耐寒能力相对强。常看到较大鱼儿活动的水域慢慢安静下来,那么就是它们在迎接寒冬到来了。
动物的本事不止于它们的本能。它们本身的价值却并不完全由自身的价值所体现。真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感慨造物主的美妙。
还有哪些动物你们有观察过的,欢迎留言!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