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三月三
◐◑◒◓◔◕
历史
“三月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现今的“三月三”即古时的“上巳节”,约出现在夏末商初之后。
“上巳”是指干支纪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值此春回大地、天和气清时节,在水边进行祭祀、游乐活动,拂除不祥,祈求幸福。南朝梁沈约的《宋书·礼志》记载:“魏以后但用三日,不复用巳也。”即从三国时期的魏朝以后,“上巳节”固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日。如今,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仍有庆祝“三月三”的传统,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黎族就是其中之一。
黎族人庆祝“三月三”的历史悠久。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中记载:“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清人张庆长的《黎岐纪闻》中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聚于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郊外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进凑一处,即定配偶。”2006年,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说
关于“三月三”的起源,黎族没有见诸文字的记载。不过在黎族民间,广泛流传着相关的传说,以下仅举在昌化江流域的美孚支系中流传的一则为例:
在远古的时候,洪水淹没了人间,天妃和观音兄妹躲进了一个大葫芦瓜里,被洪水漂流到昌化江畔的燕窝岭。洪水退走后,兄妹分头寻找亲人,并约定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相会。兄妹找遍了天涯海角都不见人迹。为了繁衍人种,经雷公的指点妹妹在自己的脸上刺画花纹,让哥哥认不出她来。于是,在一年的三月初三日,兄妹俩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使得黎族又获得了新生。时岁周而复始,每逢“三月三”,天妃和观音都带领儿孙一起欢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的后代也年年岁岁在这一天聚会欢庆,纪念祖先。
风俗
黎族“三月三”的节日规模盛大、热闹非凡。它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黎族人民,欢度“三月三”的方式又各有特色。
01
每逢“三月三”,居住在东方市的黎族,无论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香饭、粽子,成群结队汇聚到会合地点,以对歌、荡秋千、打叮咚、吹鼻萧、跳打柴舞、张弩射箭和粉枪射击等民间活动来欢度节日
02
居住在本岛南部特别是三亚市的黎族,则以猪头、米酒和饭团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进行祭祀活动,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03
黎族美孚支系在三月三这天,会由父辈领着成年的子女拜访祖辈亲属,一起举行祭祖活动,祈求赐予幸福和丰收年。在祭祖的宴席上,成年子女开“酒禁”,表示他们成年,可以参加歌恋活动。
黎族婚俗吃席
黎族婚俗歌舞
歌恋活动在不同血缘集团之间进行。男子带上雕琢好的牛骨头簪,女子带上织好的花带,在歌恋欢会上选择意中人,将信物相赠。对歌欢会之余,女子将男子带回家中款待,并相约来年届时何处相会。
从流传于黎族美孚支系中的“三月三”节日民俗事象总起来看,祭拜祖先、祈求幸福和来年丰收即其核心内容。这不但反映了黎族的宗教巫术文化在这一节日习俗中积淀,而且成为这一节日民俗中的母体文化,是这一节日民俗中诸多文化层面的核心层。
美食
黎族人民欢度“三月三”当然也少不了各色美食。除了上文提及的米酒、竹筒香饭等,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五色饭。这种五色饭与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五色饭做法类似,一般为三色,在蒸制前分别用枫树叶浸煮糯米成黑色;用黄羌或黄构子染成黄色;又用野生苟草取汁染红色。然后用三种颜色鲜明的米放在一个木甑里蒸熟,吃起来既有草木天然的芳香,又为食物增加绚丽的色采。
琼中什寒村的黎族长桌宴
图文|网络
编辑|涂清扬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5-20节内部创业项目课程,一年会员
只需1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jjs406